一、九大能量中心的基本概念
九大能量中心的概念類似古印度中的脈輪,只是古印度脈輪是七個中心,而人類圖的能量中心則是有九個,分別是:頭腦中心、邏輯中心、喉嚨中心、G中心、薦骨中心、根部中心、直覺中心、情緒中心以及意志力中心。每個中心都擁有我們人體中不同的能量與功能,而這些中心就會依照有定義(有顏色)跟無定義(無顏色/空白),運作能量方式會有所不同。
- 有定義/有顏色的能量中心:有定義的能量中心就像你家裡的自動販賣機,有固定的品項(運作模式),無論別人怎麼敲打拍砸,你還是只會販賣可樂、紅茶、咖啡,而且投幣給你該出貨就會出貨,不會突然變成爆米花機,還是吃掉客人的錢。這代表你的這部分能量是穩定、持續的,但也因為太固定了,有時候會沒啥彈性空間客製化商品,有時會引發客訴。
→你內建這種能量,運作方式穩定,但有點固執。
- 未定義/空白或開放的能量中心:沒定義的能量中心就像是一塊海綿,很容易吸收外在環境的影響,甚至會把別人的情緒、想法、壓力放大,導致自己也十分錯亂!然而這些吸收來的能量終究是外來的,當影響你的人事物離開了,你的狀態也會變,因此這塊能量無法長期以固定方式穩定運作。
→容易被別人影響,而且還會放大兩倍還人家一拳。
- 空白與開放能量中心的差異:空白能量中心就像一台沒插網路線的Wi-Fi 路由器,它有天線(閘門),可以接收訊號,但就是沒辦法自己發射穩定的 Wi-Fi(沒有形成完整的通道)。你能接收外界的影響,卻無法長期穩定地維持某種能量狀態。
→可以接收但沒辦法長期自己維持,像沒插線的 Wi-Fi路由器。
- 開放能量中心,則是看起來有天線也有插網路線的Wi-Fi路由器,這時候就變成薛丁格的訊號,當你沒試著連線時你一直以為它是有訊號的,但實際上拿起來看之後,才會發現它的線根本壞的,什麼訊號都收發不了!
→薛丁格的 Wi-Fi,在你沒有嘗試連接之前,你不會知道這台路由器通不通網路。
二、九大能量中心基本介紹
每個能量中心的功能,以及有無定義的運作方式,我直接用以下說明來做非常粗暴並過分簡單的整理。如果其中有你很在意的能量中心,我強烈建議一定要閱讀我針對個別能量中心的介紹文章!以下基本介紹就給只是想滿足一下知識好奇心,但老實說沒有很想深究的人參考。
① 頭腦中心(Head Center)
- 功能:靈感、想法。
- 定義 vs. 未定義:
- 有定義:可以有固定方式接收靈感,就像以前電視台可以接收老三台訊號那樣,但收不到也無法開給你看第四台。
- 無定義:沒有固定方式接收靈感,像現在的網路一樣,隨時都有各種資訊會流通,靈感一直灌進來,但也不停流出去,而且無法控制自己會收到什麼。
- 定義 vs. 未定義的走火入魔版本:
- 定義者沒有耐心得到靈感、為了得到答案而過多焦慮。
- 無定義者錯把別人的問題當作自己的問題,而有想解決掉的壓力。
② 邏輯中心(Ajna Center)
- 功能: 思想概念化。
- 定義 vs. 未定義:
- 有定義:能將想法以固定模式轉化成概念,就像一家優秀的製作公司,穩定的製作各種電視節目讓電視台上演。
- 無定義:不被特定信念或思考模式綁住。他們的信念就是光譜般呈現,不會非黑即白,而是有時比較黑,有時好像有點偏白。
- 定義 vs. 未定義的走火入魔版本:
- 定義者過分依賴自己的概念,變得頑固不通。
- 無定義者無法確定是非對錯而感到焦慮。
③ 喉嚨中心(Throat Center)
- 功能:表達、發起。
- 定義 vs. 未定義:
- 定義者能夠表達自己並影響他人。就像是自帶麥克風跟喇叭的歌手,當他拿起自己的麥克風時,瞬間就能引人注目。
- 未定義者沒有穩定模式能表達自己想法。很像在KTV等待點歌的人,一直等待自己的歌來,別人的歌很好聽時也會在旁邊默默哼唱,同時也很擔心麥克風輪不到自己,或是突然有人在歌還沒來時硬塞麥克風要求合唱,又會很慌張亂唱一通。
- 定義 vs. 未定義的走火入魔版本:
- 定義者太過衝動,說出不成熟的話,多說多錯。
- 未定義者太想吸引他人注意力而不安。沈默的空白會讓他感到慌張。
④ G中心(G Center)
- 功能:自我認同、人生方向。
- 定義 vs. 未定義:
- 定義者具備可依賴的自我認同,這樣的人就像是馬拉松的領頭羊,他內心往終點跑去,而其他人忍不住跟在他後面。
- 未定義者靠著外在關係獲得自我定位,不太確定終點在哪的跑者,發現前方有領先隊伍,就先跟了過去跑,即便也不確定對方是否跟他是同一個賽道。
- 定義 vs. 未定義的走火入魔版本:
- 定義者沒人邀請就想指導他人。
- 未定義者沈迷於找到人生的愛與方向。
⑤ 意志力中心(Ego/Heart Center)
- 功能:意志力、自我價值。
- 定義 vs. 未定義:
- 定義者能夠做到自己承諾的事。他們就如同銀行存款般,總在固定日期且遵守諾言的給予每一次的定存利息。
- 未定義者無法以穩定的方式實現承諾。就像是忍不住跟高利貸借款的人,有時候打帕青哥贏很多錢可以一次還很多,也有時候就算打斷了腿也還不了一毛錢。
- 定義 vs. 未定義的走火入魔版本:
- 定義者過度強勢、過於自我中心。
- 未定義者自我價值低落、過分追求自尊。
⑥ 情緒中心(Solar Plexus Center)
- 功能:情緒波動與感受。
- 定義 vs. 未定義:
- 定義者能夠察覺自己的情緒,並有固定的情緒流動週期。就像是海邊的潮汐,有固定的週期漲潮與退潮,不知道時刻的人站在海灘上,有時會不小心被浪潮給捲進他們的海中。
- 未定義者無法察覺自己的情緒,並容易受到外在影響放大情緒。像是被放在IH爐上的水壺,只要有人悄悄開了火就走,那壺水就會默默地燒。燒水的火是大是小、何時滾沒有人知道,等到滾開時水都噴出來了,也被那壺水燙到不行。
- 定義 vs. 未定義的走火入魔版本:
- 定義者做出衝動的決定,使他人處在自己的情緒壓力之下。
- 未定義者為了避免情緒上的衝突而隱忍,誤以為自己情緒化。
⑦ 直覺中心(Spleen Center)
- 功能:直覺本能、免疫力。
- 定義 vs. 未定義:
- 定義者具備穩定的安全感,以及可靠的直覺本能。就像是古時候的獵人,總會有那一瞬間告訴我們,這條岔路走下去會遇到危險。
- 未定義者天生具備尋求安全感的恐懼。如同剛出生的幼崽,為了生存必須時時確保自己有他人的照護。
- 定義 vs. 未定義的走火入魔版本:
- 定義者忽略自我的保護機制,讓自己活在極大的風險之中。
- 未定義者為了安全感而緊抓著對自己有毒的人事物。
⑧ 薦骨中心(Sacral Center):生產者的專屬能量
- 功能:生命動力、行動力。
- 定義 vs. 未定義:
- 定義者富有生產力與創造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能夠帶來愉悅及成就感,有時候會做到忘記吃飯也不會餓的那種人。
- 未定義者工作上需要更多時間放鬆休息,就算在做喜歡的事,往往做沒幾下就筋疲力盡。
- 定義 vs. 未定義的走火入魔版本:
- 定義者成為工作的奴隸。
- 未定義者毫無節制的工作到筋疲力盡。
⑨ 根部中心(Root Center)
- 功能:驅使力、完成壓力。
- 定義 vs. 未定義:
- 定義者與完成壓力共存,自在地安排工作的時程,永遠上班打卡會壓線最後一分鐘進公司的那種人。
- 未定義者有急著想完成的壓力,總是立即性地採取行動,給三天期限卻當天就會完成工作,因此獲得額外新工作的人。
- 定義 vs. 未定義的走火入魔版本:
- 定義者亂定目標或是時程給他人,引發外在莫名的壓力。
- 未定義者無止盡的匆忙,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
三、定義與能量中心的關聯
在人類圖中,一至四分人的定義分類來自於九大能量中心依照通道所連結的區域數量,區塊的多寡會影響決策的運作模式。
-
無定義:也就是反映者,沒有任何通道連接能量中心。
-
一分人:所有能量中心都有通道互相連接。
所有能量中心都擁有通道做連接,因此思考模式可以一條龍進行,也相對獨立、果決。
-
二分人:被定義的能量中心呈現兩塊分離的區域。
兩塊能量中心區域,就差一條或是兩條通道就能夠連接成功了,也因此二分人總在追尋那個可以幫助他們連接成功的人,私心以為找到那個Mr. Right自己就圓滿了。也因此外在的人際關係更是干擾著他們,能否找到讓他們連接成功的人與關係,往往比事實好壞與否更加重要。
-
三分人:被定義的能量中心呈現三塊分離的區域。
三分人就像是內建三顆核心的電腦,但不代表他們處理資訊的效能很好,而是他們有三顆頭腦決定這個資訊的去留,因此處理資訊會花一點時間,然而也比較能看清楚一件事情的多樣面向。當然,有三顆腦袋的人,每天都會想做三件以上的事情,三分人最喜歡把行程塞得滿滿滿了!能在不同的環境走動,其實也對他們來說比較健康。
-
四分人:被定義的能量中心呈現四塊分離的區域。
四分人的能量中心至少有八個以上是有定義的,但是因為被斷成四塊不相連接,所以思考速度會非常緩慢。並且也因為未定義的能量中心只有一個或是沒有,所以顯得更加封閉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那唯一空白的能量中心,在四分人身上則會非常放大其效果。
(四分人的圖比日本製造的壓縮機還要稀少,如果你是,拜託可以借我做範例使用;目前則從缺,大家自己想像吧!)
結語
九大能量中心各自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情緒、行動與決策,而幾分人的定義則是代表著我們統籌這些能量的模式。如果能夠更加了解自己擁有的人生作業系統是如何設計運作的,則可以更佳運用自己的優勢去順流而行,並且在意識到自己被外在事物干擾時,能有所察覺而不讓自己陷入內耗之中。